產品分類
最新文章
- 藥物護腹及其制造方法
- 一種內科病人用腿部理療器的制作方法
- 一種各向異性生物組織介電特性測量電極與測量方法
- 一種蜂膠牙膏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新型內科呼吸裝置工具箱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口腔咽喉炎癥及瘡瘍的藥的制作方法
- 隱形眼鏡溶液的防腐劑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 艾草暖宮貼的制作方法
- 涼茶及其制備方法
- 卵內接種抗球蟲病疫苗的制作方法
- 喉頭罩的制作方法
- 治療家兔疥螨病的復方二嗪農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組合便攜式碳纖維遠紅外足療儀的制作方法
- 一種鎖陽提取物在制備治療女性更年期綜合癥藥物的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 一種具有電化學特性的包皮環(huán)切縫合釘的制作方法
- 一種小兒熱速清泡騰片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康艾納米注射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回轉式蒸煮浸潤罐的制作方法
- 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凍干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安全針的制作方法
專利名稱:安全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安全針。
背景技術:
目前,醫(yī)療行業(yè)使用的注射器都是一次性注射器;對于一次性使用的注射針而言,在注射后,需要使用專業(yè)的毀針器對針頭部分進行銷毀,以防止二次污染的發(fā)生。但是,即便使用毀針器,醫(yī)護人員也極易在注射后被針頭劃傷,導致病毒感染,無法對醫(yī)護人員的安全進行有效的保障。 為此,中國專利文獻CN1515328A公開了一種多功能安全套針裝置,其包括一縱長筒體基座單元、一套固于該縱長筒體基座單元的針體及一套于該縱長筒體基座單元外周的針套;所述縱長筒體基座單元為前端具有一較小徑管體,管體后端具有一較大徑管體,所述較大徑管體在其后端直徑相對應位置上各設有一凸緣,所述兩凸緣可螺合或插固于所述注射筒的前端,且于所述較大徑管體前端外周部設有一滑塊;所述針體緊密套固于所述縱長筒體基座單元前端的較小徑管體上;所述針套為一中空管體,其外周具有一長滑槽,所述滑槽包括一直向部及一橫向槽,其中,直向部包括一前端止擋部、一外端轉折部,所述橫向槽則包括一方形定位凹部、一鎖止方槽有一設在鎖止方槽進入端的限止部,所述限止部為一細條組件與安全針套單元的本體材料連成一體;所述針套可套于所述筒體基座單元的外周,且所述筒體基座單元上的滑塊恰可于所述針套的縱向槽中移動,而受到良好的導引,當所述滑塊移動至所述縱向槽前端止擋部時,固定于所述筒體基座單元前端的針體伸出針套的前端以備注射使用,當所述滑塊扣止于縱向槽的橫向段后端轉折部定位凹部時,使所述針體縮于針套內而受到完全的遮蓋,當所述滑塊由定位凹部越過所述限止部而鎖止于鎖止方槽時,所述滑塊即死鎖于鎖止方槽內,而使針套不能再移動,使所述針體縮于針套內而止住不動。上述技術方案中的安全針,在使用時先將基座單元的滑塊自定位凹部移出,經過橫向段、轉折部而于滑槽中向前移動,當所述滑塊移動至所述縱向槽前端止擋部時,固定于所述筒體基座單元前端的針體伸出針套的前端便可注射。當注射完畢后,針套只需逆向操作,滑塊即沿滑槽的前端止擋部、后端轉折部及橫向段而先動至后端的定位凹部時,針體即再度隱藏于針套之內。當將所述基座單元以順時針方向旋緊時,滑塊便由定位凹部越過限止部而進入鎖止方槽內,從而實現對滑塊的鎖定。這樣,隨著滑塊的鎖定,針頭同時被鎖定于安全針套內,無法再度被移出使用,從而確保了其安全性。從上述使用過程可以看到,當注射器使用完畢后,針套只需逆向操作,滑塊即沿滑槽的前端止擋部、后端轉折部及橫向段而先動至后端的定位凹部時,針體即再度隱藏于針套之內,即恢復使用前的狀態(tài)。這樣就為重復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埋下了隱患,很容易造成醫(yī)患二次感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為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的注射器使用以后通過將所述滑塊由定位凹部越過限止部而進入鎖止方槽,即可以恢復注射器的出廠狀態(tài),從而重復使用,容易引起二次感染的問題,進而提供一種使用以后無法再恢復到出廠狀態(tài)、可有效避免二次感染的安全針。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種安全針,包括針體,與所述針體配合的針套,與所述針體相連接的注射筒;所述針體包括針頭和固定所述針頭的固定件;所述針套為一端設有針頭出口的中空管體,在所述管體上軸向開設有滑槽,該滑槽包括相互連通的縱向槽及橫向槽;所述橫向槽包括位于所述縱向槽底端的定位槽及卡槽;所述針體靠近所述注射筒一端設有滑塊,所述滑塊適于沿所述滑槽滑動;所述縱向槽的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滑塊至針尖的距離,且所述滑塊至針尖的距離大于所述縱向槽靠近針頭出口一端至所述針頭出口的距離;所述滑塊面向卡槽的一端其寬度小于面向定位槽的一端;所述定位槽朝向所述縱向槽的開口端上下側至少一側設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和所述定位槽側壁之間的距離或者相對的兩個所述凸起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滑塊面向定位槽一端的寬度并且大于所述滑塊面向卡槽一端的寬度。所述滑塊呈“D”形設置,其圓弧端面向所述卡槽,其平直端面向所述定位槽。所述卡槽朝向所述縱向槽的開口端上下側至少一側設置有凸起。所述卡槽下方對應所述凸起位置處設置有下部開孔。所述下部開孔呈橢圓形設置。所述卡槽上方對應所述凸起位置處設置有上部開孔。所述上部開孔呈直角三角形設置。在所述針套外壁,沿周向設置有防滑環(huán)。在所述針套內壁,所述定位槽下方設置有適于所述滑塊在安裝時進入所述針套的凹槽。所述滑塊面向卡槽的一端其相對于固定件表面的高度小于面向定位槽的一端。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如下有益的技術效果(I)本實用新型所述安全針,包括包括針體,與所述針體配合的針套,與所述針體相連接的注射筒,所述針體包括針頭和固定所述針頭的固定件;所述針套為一端設有針頭出口的中空管體,在所述管體上軸向開設有滑槽,該滑槽包括相互連通的縱向槽及橫向槽;所述橫向槽包括位于所述縱向槽底端兩側的定位槽及卡槽;所述針體靠近所述注射筒一端設有滑塊,所述滑塊適于沿所述滑槽滑動;所述滑塊面向卡槽的一端其寬度小于面向定位槽的一端;所述定位槽朝向所述縱向槽的開口端上下側至少一側設置有凸起。初始狀態(tài)時,所述滑塊扣止于所述定位槽中,由于所述滑塊面向卡槽的一端其寬度小于面向定位槽的一端,這樣所述滑塊可以方便地利用凸起的彈性克服凸起的阻力而進入到所述縱向槽當中。而一旦所述滑塊從所述定位槽中滑出,由于其面向定位槽的一端寬度大于所述凸起和所述定位槽側壁之間的距離或者相對的兩個所述凸起之間的距離,所以將不能夠再回到所述定位槽中。這樣,當所述滑塊在所述定位槽外面時,即可說明裝有這種安全針是使用過的,杜絕了一次性安全針的二次使用。(2)本實用新型所述安全針,所述卡槽朝向所述縱向槽的開口端上下側至少一側設置有凸起。由于所述滑塊面向卡槽的一端其寬度小于面向定位槽的一端,這樣所述滑塊可以方便地越過所述凸起而進入到所述卡槽當中。而一旦所述滑塊進入所述卡槽中,由于其面向定位槽的一端寬度較大,所以將不能夠再越過所述凸起而從所述卡槽中滑出。(3)本實用新型所述安全針,所述卡槽下方對應所述凸起位置處設置有下部開孔,或者所述卡槽上方對應所述凸起位置處設置有上部開孔。設置開孔的目的在于,當所述滑塊欲從所述縱向槽中進入到所述卡槽中時,所述凸起與所述開孔之間的部分可以產生一個朝向所述開孔的彈性形變,從而擴大了所述卡槽的開口寬度,方便了所述滑塊的進入。而當所述滑塊進入所述卡槽以后,彈性形變消失,所述卡槽的開口恢復原來的大小,加之所述滑塊面向定位槽的一端寬度較大,這樣所述滑塊將不能夠再越過所述凸起而從所述卡槽中滑出。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被更清楚地理解,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其中,圖I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針體的結構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針套的結構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針套的仰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滑塊移動至所述縱向槽頂端時的狀態(tài)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滑塊扣止于所述定位槽時的狀態(tài)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滑塊扣止于所述卡槽時的狀態(tài)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針套又一實施例的結構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安全針的各組件組裝后的狀態(tài)圖;圖中附圖標記表不為1 —針體,101 —針頭,102 —固定件,103 —滑塊,2 —針套,201-針頭出口,202 —凹槽,3 —滑槽,301 —縱向槽,302 —橫向槽,4 一定位槽,5 —卡槽,6 一凸起,7 —開孔,8 —防滑環(huán),9 一注射筒。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安全針,如圖8所示,包括針體I、與所述針體I配合的針套2、與所述針體I相連接的注射筒9。如圖I和圖2所示,所述針體I包括針頭101和固定件102 ;所述針套2為一端設有針頭出口 201的中空管體,在所述管體上軸向開設有滑槽3,該滑槽3包括相互連通的縱向槽301及橫向槽302 ;所述橫向槽302包括位于所述縱向槽301底端的定位槽4及卡槽5 ;所述針體I靠近所述注射筒9 一端設有滑塊103,所述滑塊103適于沿所述滑槽3滑動;所述縱向槽301的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滑塊103至針尖的距離,且所述滑塊103至針尖的距離大于所述縱向槽301靠近針頭101出口一端至所述針頭101出口的距離;如圖3所示,在所述針套2內壁,所述定位槽4下方設置有適于所述滑塊103在安裝時進入所述針套2的凹槽202。設置凹槽202可以方便地將所述針頭I安裝在所述針套2內。從圖4可以看到,所述針體I固定件102上的滑塊103恰可于所述針套2的縱向槽301中移動,當所述滑塊103移動至所述縱向槽301頂端時,所述針體I的針頭101伸出針套2的針頭出口 201以備注射使用,從圖5、圖6可以看出,當所述滑塊103扣止于所述定位槽4及卡槽5時,使所述針體I縮回針套2內而受到完全的遮蓋。從圖I 一圖6可以看到,所述滑塊103面向卡槽5的一端其寬度小于面向定位槽4的一端;所述定位槽4朝向所述縱向槽301的開口端上下側至少一側設置有凸起6 ;所述凸起6和所述定位槽4側壁之間的距離或者相對的兩個所述凸起6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滑塊103面向定位槽4 一端的寬度并且大于所述滑塊103面向卡槽5 —端的寬度。本實施例中,所述滑塊103呈D字形設置,其圓弧端面向所述卡槽5,其平直端面向所述定位槽4,從而使得所述滑塊103面向卡槽5的一端其寬度小于面向定位槽4的一端。所述定位槽4朝向所述縱向槽301的開口端下側設置有凸起6。所述卡槽5朝向所述縱向槽301的開口端上側設置有凸起6,并且所述卡槽5下方對應所述凸起6位置處設置有下部開孔7,所述 下部開孔7呈橢圓形設置。且在所述針套2外壁,沿周向設置有防滑環(huán)8,設置所述防滑環(huán)8的目的在于方便使用者手指握持。圖7給出了本實用新型所述安全針中所述針套2的另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中所述卡槽5朝向所述縱向槽301的開口端上下兩側相對設置有兩個凸起6,并且所述卡槽5上下方對應所述凸起6位置處均設置有開孔7,所述上部開孔7呈直角三角形設置,所述下部開孔7呈橢圓形設置。在本實用新型所述安全針套的其它實施例中,所述滑塊103可以設置成其他任何形狀,只要滿足面向卡槽5的一端其寬度小于面向定位槽4的一端即可,如可以設置成三角形其中一角面向鎖上槽,相對的底邊面向定位槽4。所述定位槽4及卡槽5朝向所述縱向槽301的開口端上下側至少一側設置有凸起6,可以在上側設置凸起6,也可以在下側設置凸起6,還可以在上下兩側同時設置凸起6。所述卡槽5上方或者下方對應所述凸起6位置處設置有上部開孔7或者下部開孔7,或者同時設置所述上部開孔7和下部開孔7 ;所述開孔7可以設置成其它任何形狀,如圓形、矩形等,設置開孔7的目的在于使所述凸起6與所述開孔7之間的部分產生彈性形變,方便所述滑塊103進入所述卡槽5。優(yōu)選地,所述滑塊103面向卡槽5的一端其相對于固定件表面的高度小于面向定位槽4的一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安全針,所述針體I的固定件102可以插接在注射筒9上。如圖8所示,初始狀態(tài)時,所述滑塊103扣止于所述定位槽4中。旋擰所述針套2,可使所述滑塊103滑出所述定位槽4而進入到所述縱向槽301當中,當所述滑塊103移動至所述縱向槽301前端時,固定于所述注射筒9上的針體I伸出針套2的針頭出口 201以備注射使用。當注射完畢后,針套2只需逆向操作,滑塊103即沿所述縱向槽301滑回,所述針體I即再度隱藏于針套2之內。旋擰所述針套2,可使滑塊103進入卡槽5內。繼續(xù)旋擰所述針套2可以將所述針套裝置從所述注射筒9上卸下。所述滑塊103扣止于所述定位槽4中時,由于所述滑塊103面向卡槽5的一端其寬度小于面向定位槽4的一端,這樣所述滑塊103可以方便地利用凸起6的彈性克服凸起6的阻力而進入到所述縱向槽301當中。而一旦所述滑塊103從所述定位槽4中滑出,由于其面向定位槽4的一端寬度較大,所以將不能夠再回到所述定位槽4中。這樣,當所述滑塊103在所述定位槽4外面時,即可說明裝有這種安全針是使用過的,杜絕了一次性安全針的二次使用。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 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1.一種安全針,包括針體,與所述針體配合的針套,與所述針體相連接的注射筒; 所述針體包括針頭和固定所述針頭的固定件; 所述針套為一端設有針頭出口的中空管體,在所述管體上軸向開設有滑槽,該滑槽包括相互連通的縱向槽及橫向槽;所述橫向槽包括位于所述縱向槽底端的定位槽及卡槽; 所述針體靠近所述注射筒一端設有滑塊,所述滑塊適于沿所述滑槽滑動; 所述縱向槽的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滑塊至針尖的距離,且所述滑塊至針尖的距離大于所述縱向槽靠近針頭出口一端至所述針頭出口的距離; 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面向卡槽的一端其寬度小于面向定位槽的一端;所述定位槽朝向所述縱向槽的開口端上下側至少一側設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和所述定位槽側壁之間的距離或者相對的兩個所述凸起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滑塊面向定位槽一端的寬度并且大于所述滑塊面向卡槽一端的寬度。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針,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呈“D”形設置,其圓弧端面向所述卡槽,其平直端面向所述定位槽。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安全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朝向所述縱向槽的開口端上下側至少一側設置有凸起。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下方對應所述凸起位置處設置有下部開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針,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開孔呈橢圓形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上方對應所述凸起位置處設置有上部開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開孔呈直角三角形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安全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針套外壁,沿周向設置有防滑環(huán)。
9.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安全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針套內壁,所述定位槽下方設置有適于所述滑塊在安裝時進入所述針套的凹槽。
10.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安全針,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面向卡槽的一端其相對于固定件表面的高度小于面向定位槽的一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所述安全針,包括包括針體,與所述針體配合的針套,與所述針體相連接的注射筒,在所述針套上軸向開設有滑槽,該滑槽包括相互連通的縱向槽及橫向槽;所述橫向槽包括位于所述縱向槽底端兩側的定位槽及卡槽;所述針體靠近所述注射筒一端設有滑塊,所述滑塊適于沿所述滑槽滑動;所述滑塊面向卡槽的一端其寬度小于面向定位槽的一端;所述定位槽朝向所述縱向槽的開口端上下側至少一側設置有凸起。這樣所述滑塊可以方便地越過所述凸起而進入到所述縱向槽當中,而一旦所述滑塊從所述定位槽中滑出,由于其面向定位槽的一端寬度較大,所以將不能夠再越過所述凸起而回到所述定位槽中,不宜再次使用。
文檔編號A61M5/50GK202366271SQ201120327048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2日
發(fā)明者汪賢宗 申請人:汪賢宗
產品知識
行業(yè)新聞
- 專利名稱:一種蘆薈含片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保健品領域,具體的講是指一種蘆薈含片。背景技術:含片的主要目的是使其在局部發(fā)生持久的藥效,因此應將含片夾在舌底、齦頰溝或近患處,待其自然溶化分解;它可以直接作用在咽部,從而達到抑菌、殺菌、
- 專利名稱:會陰側切剪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醫(yī)療器械,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會陰側切剪。 背景技術:在醫(yī)院臨床中,婦產科醫(yī)務人員在接生時為了保護嬰兒的安全使產程縮短,或者為了保護產婦會陰不至于大面積撕裂,常常采取會陰側切術。施行會
- 一種理療電極電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理療電極電連接結構,其特征是:設置電極接頭與電極片之間的連接扣是采用永磁片與導磁金屬片吸附貼合的連接形式,電極接頭與電極片之間的電連接形成在連接扣吸附貼合的貼合面上。本實用新型
- 專利名稱:隧道器裝置及其使用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留置導管,特別是,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在病人的皮膚之下皮下隧穿 (tunneling)導管的隧道器(turmeler)裝置。背景技術:導管是用于對體腔、管道以及脈管抽出和注入流體的柔性器具。通常
- 專利名稱:治療肺結核病的理肺清膠囊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于治療肺結核病的中草藥制劑。肺結核病中醫(yī)亦稱“肺癆”,是具有傳染性的慢性消耗性虛弱疾病,以咳嗽、咳血、潮熱、盜汗四大主要癥狀及身體逐漸消瘦等為其特征。病位主要在肺,并與脾、腎等臟
- 專利名稱:治療乳房腫塊的乳核內消片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乳房腫塊的乳核內消片,屬于中藥制劑領域。背景技術: 乳腺增生、月經不調、經前、行經期腹痛是女性常見多發(fā)病,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見的乳房疾病,其發(fā)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該類藥
- 新型麻醉注射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一種新型麻醉注射器,是在針管上設有進針定位裝置和顯示進針深度的刻度;可對進針深度定位和顯示,進針深度精確、可控、可調的一種新型麻醉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在針管上面設有進針刻度、藥液刻度、伸縮滑套,針管的外圓
- 便利穿壓力襪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便利穿壓力襪,包括一襪體與一拉鏈。其中,襪體穿套于人體的小腿及腳掌部,襪體包括有一圓筒開口與一腳踝部,腳踝部對應到人體的腳踝,襪體更包括一第一壓力區(qū),以提供15毫米汞柱至30毫米汞柱的彈性
- 一種外用冰敷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衛(wèi)生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外用冰敷裝置,包括冰袋袋體,所述袋體包括中間的上敷部和由所述上敷部向下方外側延伸而形成的側敷部,所述上敷部與所述側敷部圍成容置被敷部位的冰敷容納區(qū);所述袋體外設
- 一種快速熏蒸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快速熏蒸裝置,屬于熏蒸裝置領域,其特征在于:熏蒸殼體的下端與電機箱一側的上端固定連接,熏蒸殼體的圓形孔腔內設有一固定臺,藥液盤固定安裝在固定臺上,藥液盤的中間位置設有一通孔,藥液盤與固
- 輸液藥瓶液位控制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中的輸液用具,特別涉及一種輸液藥瓶液位控制裝置,它的電路結構中包括:電池T、電阻R1、R2、三極管Q、傳感器ZJ、控制器KJ、蜂鳴器F,它們的連接關系如下:電池T的正極接傳感器Z
- 專利名稱:咪唑基甲基吡啶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咪唑基甲基吡啶,它們的制備及其藥物用途和包含它們的藥用組合物。本發(fā)明具體地提供游離堿或酸加成鹽形式的式Ⅰ化合物(下文稱為新化合物) 其中,R1是(1-4C)烷基、原子序數為9至35的囟素
- 專利名稱:具有振動提醒功能的植入式電子裝置及醫(yī)療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植入式醫(yī)療電子裝置及醫(yī)療系統(tǒng),尤其是具有振動提醒功能的植入式電子裝置及植入式神經電刺激系統(tǒng)。背景技術:神經電刺激在神經功能失調治療和神經損傷康復中具有重要的作
- 專利名稱: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凍干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藥品,特別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肥胖的藥品,屬醫(yī)藥技術領域。背景技術: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已經有超過10億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億人為肥胖癥患者,而這些肥胖者又成
- 專利名稱: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凍干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藥品,特別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肥胖的藥品,屬醫(yī)藥技術領域。背景技術: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已經有超過10億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億人為肥胖癥患者,而這些肥胖者又成
- 專利名稱: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凍干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藥品,特別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肥胖的藥品,屬醫(yī)藥技術領域。背景技術: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已經有超過10億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億人為肥胖癥患者,而這些肥胖者又成
- 專利名稱: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凍干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藥品,特別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肥胖的藥品,屬醫(yī)藥技術領域。背景技術: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已經有超過10億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億人為肥胖癥患者,而這些肥胖者又成
- 專利名稱: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凍干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藥品,特別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肥胖的藥品,屬醫(yī)藥技術領域。背景技術: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已經有超過10億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億人為肥胖癥患者,而這些肥胖者又成
- 專利名稱: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凍干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藥品,特別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肥胖的藥品,屬醫(yī)藥技術領域。背景技術: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已經有超過10億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億人為肥胖癥患者,而這些肥胖者又成
- 專利名稱: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凍干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藥品,特別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肥胖的藥品,屬醫(yī)藥技術領域。背景技術: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已經有超過10億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億人為肥胖癥患者,而這些肥胖者又成
- 專利名稱: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凍干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藥品,特別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肥胖的藥品,屬醫(yī)藥技術領域。背景技術: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已經有超過10億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億人為肥胖癥患者,而這些肥胖者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