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最新文章
- 一種電子血壓計的標定法及標定器的制作方法
- 末梢血液采集裝置制造方法
- 一種蜂膠保健液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婦科腫瘤的中藥及其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 一種烏頭湯整合型新劑型制備技術及其生產方法
- 腫瘤一飲清的制作方法
- 治療心腦血管病的麝星克瘀膠囊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防止意外拔管的約束手套的制作方法
- 助力三環(huán)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 老人床的制作方法
- 一種解酒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 一種摩頂療法治療裝置制造方法
- 一種能抗血管生成的化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 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凍干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 一種改良型頜面功能矯正器的制造方法
- 一種用于健胃、調經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 一種隱形眼鏡護理液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外洗液的制作方法
- 納米經絡通貼敷劑的制作方法
- 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凍干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一種靜脈留置針的制作方法
一種靜脈留置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靜脈留置針,包括留置針座及其留置針軟管,所述留置針座腔體內設置有一用軟質的具有彈性的醫(yī)用材料制成的密封柱,且該密封柱內設有一個用于產生正壓的封閉型儲液腔,且該儲液腔的底面與密封柱底面之間為一薄片狀結構,該薄片狀結構在被穿刺針刺破后形成的微孔通過其本身的彈性形成為一單向閥結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新穎簡單,制作成本低廉,并具有可靠的正壓功能的能有效而長時間地防止血液回流的靜脈留置針。
【專利說明】一種靜脈留置針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靜脈留置針,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輸液幾乎可將所有藥液通過血管輸入人體,實現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臨床中,為避免多次穿刺造成血管的損傷及減少病人的痛苦,也為減輕醫(yī)護人員的操作強度,已普遍使用了動靜脈留置針(管)技術?,F在臨床使用的動靜脈留置針技術大多是由肝素密封帽、穿刺針、穿刺針座、留置針軟管、留置針座、留置針保護套組成,其留置針基本上都沒有正壓裝置,在使用中需要使用肝素鈉對留置針管進行封閉,以達到在留置針管中不產生栓塞的目的,同時在輸液和對留置針管進行抗凝封閉的過程中均需要使用針刺連接,這樣無形中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同時也存在醫(yī)護人員被針刺誤傷的危險性,針對上述問題的存在,中國專利CN200810140985.2公開了一種具有正壓功能的I型動靜脈留置針、中國專利CN201010582336.5公開了一種靜脈留置針的防血栓裝置,以上公開的技術方案都是采用可在留置針座腔體內移動的活塞來產正壓以防止血液回流而造成的血栓現象。但上述公開的技術方案都存在有結構復雜、成本較高的問題,特別是活塞的多次移動既降低了活塞與留置針腔體之間的密封性能造成其正壓性能的降低,出現漏液的現象,導致其防血栓作用失效,需要重新注射和通管,從而不能有效達到防回血的目的,同時存在有在實施過程中需醫(yī)護人員小心翼翼地嚴格按照規(guī)定的步驟來操作才可以真正地防止血液的回流(或叫逆流),從而限制了其推廣應用,特別是不利于基層醫(yī)療機構的普及。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問題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新穎簡單,制作成本低廉,并具有可靠的正壓功能的能有效而長時間地防止血液回流的靜脈留置針。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5]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靜脈留置針,包括留置針座及其留置針軟管,其特點是所述留置針座腔體內設置有一用軟質的具有彈性的醫(yī)用材料制成的密封柱,且該密封柱內設有一個用于產生正壓的封閉型儲液腔,且該儲液腔的底面與密封柱底面之間為一薄片狀結構,該薄片狀結構在被穿刺針刺破后形成的微孔通過其本身的彈性形成為一單向閥結構,當穿刺針拔出后,該微孔自動收合而有效阻止留置針軟管中的血液回流,而當儲液腔中儲存有正壓藥液后,該微孔可在正壓作用下張開而使儲液腔中的藥液緩慢滴落至留置針軟管中并壓向至靜脈血管中阻止血液回流到留置針軟管中,避免血栓的形成。
[0006]其中,為進一步保證上述儲液腔底面與密封柱底面之間的薄片狀結構上的微孔能更可靠地形成為單向閥,上述薄片狀結構的厚度為0.2?1_。
[0007]為盡量降低血液回流的可能性,盡可能地減少留置針座腔體內密封柱底部與留置針軟管之間的空間,上述密封柱的下部為可與留置針座腔體底部相吻合的倒錐形結構。
[0008]為更進一步地延長儲液腔產生正壓的時間,從而有效地延長防止血液回流的時間,并使其結構更加可靠和提高其使用壽命,上述密封柱內的儲液腔為一上部寬底部窄的收口形結構。
[0009]為使留置針座方便地固定于病人的輸液部位和方便護士的操作,上述留置針座兩側分別形成有翼片。
[0010]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靜脈留置針的使用方法,其特點是:結束輸液后的封管操作包括如下步驟:
[0011]1.部分拔出輸液針至所述輸液針前端的輸液孔至儲液腔內;
[0012]I1.滾動輸液器的調節(jié)器的滾輪擠壓輸液管,使輸液管內的藥液受壓,經所述輸液針前端的輸液孔流入儲液腔,從而使所述儲液腔內的壓力大于留置針座腔體底部空間;
[0013]II1.全部拔出所述輸液針,由于所述儲液腔與留置針座腔體底部空間之間存在壓力差,所述儲液腔內的藥液經微孔自動緩慢流入留置針軟管。
[0014]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具用儲液腔的密封柱與留置針座腔體相結合的結構,既可以利用密封柱可靠地密封隔離留置針軟管部分及留置針座腔體底部的細小空間部分,保證在使用穿刺針進行穿刺后不會出現血液回流留置針座腔體外的現象,既使醫(yī)護人員可以方便地用單手操作穿刺針的拔出,又有效防止病人和醫(yī)護人員的交叉感染,而且也不會出現壓痛病人血管的現象,并避免周圍環(huán)境對藥液和血液的污染,達到安全輸液的目的。又巧妙地利用密封柱內的儲液腔在輸液完成后形成的正壓腔室與密封柱底面之間的薄片狀結構上的微孔的單向閥功能,利用該正壓腔室內儲存的藥液沿儲液腔底部的穿刺微孔而緩慢滲透滴落,有效而可靠地防止血液的回流,且操作相當簡單,易于掌握,有利于在各基層醫(yī)療單位的推廣應用。其操作應用時,只需在藥液快輸完時,待拔出輸液針時,將輸液針在儲液腔內稍微停留一下并調整輸液器的調節(jié)按鈕,使調節(jié)按鈕突然向前一推而使輸液管中的藥液產生一瞬間的爆發(fā)流動而射入儲液腔內,使該儲液腔內儲存有正壓的藥液,從而壓縮該儲液腔中的氣體形成足夠大的正壓,而在拔出輸液針后,該儲液腔中的藥液在其正壓作用下,會緩慢地從其被穿刺針和輸液針刺穿其底部后形成的微型刺穿孔中滴落至留置針軟管中并繼續(xù)壓向靜脈血管,直至儲液腔中的壓強與人體靜脈中的血液壓強相等時形成一種平衡狀態(tài),有效保證血液可以長時間也不會產生回流,可靠而安全地避免血栓的形成,并且不需要采用抗凝液封管(大多數封管液為抗凝藥物,有些病人禁止使用),既減輕護士的勞動強度,又降低病人的醫(yī)療費用,且本實用新型結構而單可靠,制作成本低廉,實用性強,利于推廣普及。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插入穿刺針后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插入輸液針后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拔出輸液針至封閉型儲液腔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是本實用新型撥出輸液針后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6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密封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7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密封柱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如圖1-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靜脈留置針,包括留置針座1及其留置針軟管2,所述留置針座1腔體內設置有一用軟質的具有彈性的醫(yī)用材料制成的密封柱3,且該密封柱3內設有一個用于產生正壓的封閉型儲液腔31,且該儲液腔31的底面與密封柱3底面之間為一薄片狀結構,該薄片狀結構在被穿刺針刺破后形成的微孔通過其本身的彈性形成為一單向閥結構,當穿刺針拔出后,該微孔自動收合而有效阻止留置針軟管2中的血液回流,而當儲液腔31中儲存有正壓藥液后,該微孔可在正壓作用下張開而使儲液腔中的藥液緩慢滴落至留置針軟管2中并壓向至靜脈血管中阻止血液回流到留置針軟管中,避免血栓的形成。其中,為進一步保證上述儲液腔底面與密封柱底面之間的薄片狀結構上的微孔能更可靠地形成為單向閥,上述薄片狀結構的厚度為0.2?1mm。為盡量降低血液回流的可能性,盡可能地減少留置針座腔體內密封柱底部與留置針軟管之間的空間,上述密封柱3的下部為可與留置針座腔體底部相吻合的倒錐形結構。為更進一步地延長儲液腔產生正壓的時間,從而有效地延長防止血液回流的時間,并使其結構更加可靠和提高其使用壽命,上述密封柱3內的儲液腔為一上部寬底部窄的收口形結構。為使留置針座方便地固定于病人的輸液部位和方便護士的操作,上述留置針座1兩側分別形成有翼片。
[002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靜脈留置針的使用方法,其特點是:結束輸液后的封管操作包括如下步驟:
[0025]1.部分拔出輸液針至所述輸液針前端的輸液孔至儲液腔內;
[0026]I1.滾動輸液器的調節(jié)器的滾輪擠壓輸液管,使輸液管內的藥液受壓,經所述輸液針前端的輸液孔流入儲液腔,從而使所述儲液腔內的壓力大于留置針座腔體底部空間;
[0027]II1.全部拔出所述輸液針,由于所述儲液腔與留置針座腔體底部空間之間存在壓力差,所述儲液腔內的藥液經微孔自動緩慢流入留置針軟管。
[0028]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具用儲液腔的密封柱與留置針座腔體相結合的結構,既可以利用密封柱可靠地密封隔離留置針軟管部分及留置針座腔體底部的細小空間部分,保證在使用穿刺針進行穿刺后不會出現血液回流留置針座腔體外的現象,既使醫(yī)護人員可以方便地用單手操作穿刺針的拔出,又有效防止病人和醫(yī)護人員的交叉感染,而且也不會出現壓痛病人血管的現象,并避免周圍環(huán)境對藥液和血液的污染,達到安全輸液的目的。又巧妙地利用密封柱內的儲液腔在輸液完成后形成的正壓腔室與密封柱底面之間的薄片狀結構上的微孔的單向閥功能,利用該正壓腔室內儲存的藥液沿儲液腔底部的穿刺微孔而緩慢滲透滴落,有效而可靠地防止血液的回流,且操作相當簡單,易于掌握,有利于在各基層醫(yī)療單位的推廣應用。其操作應用時,只需在藥液快輸完時,待拔出輸液針時,將輸液針在儲液腔內稍微停留一下并調整輸液器的調節(jié)按鈕,使調節(jié)按鈕突然向前一推而使輸液管中的藥液產生一瞬間的爆發(fā)流動而射入儲液腔內,使該儲液腔內儲存有正壓的藥液,從而壓縮該儲液腔中的氣體形成足夠大的正壓,而在拔出輸液針后,該儲液腔中的藥液在其正壓作用下,會緩慢地從其被穿刺針和輸液針刺穿其底部后形成的微型刺穿孔中滴落至留置針軟管中并繼續(xù)壓向靜脈血管,直至儲液腔中的壓強與人體靜脈中的血液壓強相等時形成一種平衡狀態(tài),有效保證血液可以長時間也不會產生回流,可靠而安全地避免血栓的形成,并且不需要采用抗凝液封管(大多數封管液為抗凝藥物,有些病人禁止使用),既減輕護士的勞動強度,又降低病人的醫(yī)療費用,且本實用新型結構而單可靠,制作成本低廉,實用性強,利于推廣普及。
[0029]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實施例來描述的,但并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限制,參照本實用新型的描述,所公開的實施例的其他變化,如對于本領域的專業(yè)人士是容易想到的,這樣的變化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限定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靜脈留置針,包括留置針座(I)及其留置針軟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針座(I)腔體內設置有一用軟質的具有彈性的醫(yī)用材料制成的密封柱(3),且該密封柱(3)內設有一個用于產生正壓的封閉型儲液腔(31),且該儲液腔(31)的底面與密封柱(3)底面之間為一薄片狀結構,該薄片狀結構在被穿刺針刺破后形成的微孔通過其本身的彈性形成為一單向閥結構,當穿刺針拔出后,該微孔自動收合而有效阻止留置針軟管(2)中的血液回流,而當儲液腔(31)中儲存有正壓藥液后,該微孔可在正壓作用下張開而使儲液腔中的藥液緩慢滴落至留置針軟管(2)中并壓向至靜脈血管中阻止血液回流到留置針軟管中,避免血栓的形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靜脈留置針,其特征在于上述薄片狀結構的厚度為0.2?1_。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靜脈留置針,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柱(3)的下部為可與留置針座腔體底部相吻合的倒錐形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靜脈留置針,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柱(3)內的儲液腔為一上部寬底部窄的收口形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靜脈留置針,其特征在于上述留置針座(I)兩側分別形成有翼片。
【文檔編號】A61M5/158GK204050514SQ201420348274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27日
【發(fā)明者】陳偉權 申請人:陳偉權
產品知識
行業(yè)新聞
- 多功能鈥激光光纖套管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經膀胱鏡運用鈥激光碎石技術治療膀胱巨大結石術中使用的多功能鈥激光光纖套管,涉及一種膀胱鏡激光碎石手術中使用的醫(yī)療器械。包括硬性聚氨酯套管、直徑為6Fr,外觀為白色,其特征在于:所
- 專利名稱:一種室內純天然中草藥空氣凈化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空氣凈化劑,尤其是一種室內純天然中草藥空氣凈化劑。本發(fā)明屬于一種保健用品,由純天然中草藥制成,適用于凈化空氣的保健制劑。背景技術:人類生命的時間中有70-90%是在室
- 骶髂關節(jié)固定帶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骶髂關節(jié)固定帶,特別涉及一種用于糾正骶髂關節(jié)前后錯縫的骶髂關節(jié)固定帶,包括帶本體,帶本體中部設置骶髂剛性板,使帶本體中部對應縛在人體腰椎尾端時,骶髂剛性板橫向覆蓋骶髂關節(jié),豎向覆蓋腰椎最
- 一種嬰兒尿不濕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嬰兒尿不濕,包括圍護墊片,圍護墊片表面向外依次設有能更換的鎖水墊、吸水層和透水層,鎖水墊呈橢圓凹槽形狀,吸水層和透水層均位于鎖水墊的凹槽中,在鎖水墊的邊緣側壁上向內水平延伸一環(huán)形凸臺,
- 專利名稱:凹凸棒酒糟艾葉熱敷泥的生產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保健領域,具體涉及ー種凹凸棒酒糟艾葉熱敷泥的生產方法。背景技術:腰腿疼痛的病人常常喜歡溫暖而討厭寒冷,溫暖可以緩解腰和腿部的疼痛,驅走寒氣,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液循環(huán),加快細胞新陳代
- 專利名稱:高粘接強度聚醚醚酮基口腔專用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于口腔材料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高粘接強度、高機械強度、低線脹系數的鋇玻璃粉、玻璃纖維、聚醚醚酮三元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聚醚醚酮是一種高性能聚合物材料
- 專利名稱:骨痛貼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骨痛貼,它屬于純中藥外用制劑。目前,治療骨痛病癥多采用單純性外用藥(即擦劑),往皮膚上擦藥水,涂抹后極易揮發(fā),影響藥物向皮膚組織內滲透,病變組織難以充分吸收,從而療效甚低;使用擦劑,病人需每
- 專利名稱:一種增強體質、健腦、活血的保健中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具體地說是一種保健中藥。背景技術: 世界衛(wèi)生組織經過嚴格的統計學統計,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狀態(tài))和患病者(第二狀態(tài))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處在健康
- 具有加熱功能的牙科椅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提供一種具有加熱功能的牙科椅,具有墊體,所述墊體由座墊和靠背墊組成,所述座墊和靠背墊的發(fā)泡面和皮革之間分別固定有座墊加熱絲和靠背加熱絲,所述座墊側面設有控制盒和控制開關且控制盒和控制開關連通,導線依
- 專利名稱:一種胃病根治散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中藥組合物,特別是一種胃病根治散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 據有關資料表明,中國約有5000萬人患有胃病,由于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氣候環(huán)境的改變和工作壓力等內外因素,導致胃病的發(fā)病率明顯增多
- 專利名稱:婦產科用臍帶夾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婦產科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婦產科用臍帶夾。背景技術:新生兒出生后需要將臍帶結扎,目前多采用線繩結扎,也有采用橡膠圈套扎或者血管鉗鉗夾結扎。采用線繩結扎,是古老而且行之有效
- 一種手指采血固定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手指采血固定器,其包括固定板、底座和指套,固定板上部固定有底座,指套固定于底座上部,底座上部設有加溫臺,加溫臺上部開口設有指套槽,指套固定于指套槽內,所述指套上設置有套管,所述套管
- 專利名稱:一種可量化扭力的加壓組合螺釘及其復合起子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用骨折固定裝置,尤其涉及應用于骨折塊之間復位、加壓并堅強固定的內固定系統。背景技術:在治療一些需要手術的骨折,如關節(jié)骨折、股骨頸骨折等,需要通過拉力螺釘實現
- 專利名稱::聚酯增強可降解多孔硅酸鈣復合支架材料、制備及用途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生物材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聚酯增強可降解生物活性多孔硅酸鉤復合支架材料、制備方法及其用途。背景技術::一種良好的硬組織修復和替換材料,必須同時具備良
- 專利名稱: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凍干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藥品,特別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肥胖的藥品,屬醫(yī)藥技術領域。背景技術: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已經有超過10億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億人為肥胖癥患者,而這些肥胖者又成
- 專利名稱: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凍干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藥品,特別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肥胖的藥品,屬醫(yī)藥技術領域。背景技術: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已經有超過10億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億人為肥胖癥患者,而這些肥胖者又成
- 專利名稱: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凍干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藥品,特別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肥胖的藥品,屬醫(yī)藥技術領域。背景技術: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已經有超過10億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億人為肥胖癥患者,而這些肥胖者又成
- 專利名稱: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凍干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藥品,特別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肥胖的藥品,屬醫(yī)藥技術領域。背景技術: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已經有超過10億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億人為肥胖癥患者,而這些肥胖者又成
- 專利名稱: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凍干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藥品,特別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肥胖的藥品,屬醫(yī)藥技術領域。背景技術: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已經有超過10億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億人為肥胖癥患者,而這些肥胖者又成
- 專利名稱: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凍干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藥品,特別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肥胖的藥品,屬醫(yī)藥技術領域。背景技術: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已經有超過10億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億人為肥胖癥患者,而這些肥胖者又成
- 專利名稱: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凍干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藥品,特別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肥胖的藥品,屬醫(yī)藥技術領域。背景技術: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已經有超過10億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億人為肥胖癥患者,而這些肥胖者又成